58.红楼梦宝藏六讲

1945年春天,语罕在李锐家实在干不下去了!真想马上卷行李走人,可是茫茫前路,移驾何处?最后决计去说书。语罕原打算讲《儒林外史》,被李竟华、翟光炽等青年朋友劝阻了,怕讲演开来违碍禁忌太多。他们主张语罕去讲演《红楼梦》。

语罕于是亲自去找陈立夫、余景塘,又托朋友把说书的宗旨告诉叶秀峰、许孝炎等人,很费了一些唇舌,才算取得政府的同意。语罕又托人向重庆市警察局、社会局打招呼,并由牗青、竟华、光炽、助吾、裕骧、吴麟许多好朋友帮忙组织一个招待会,准备说书各种事宜。

同时,语罕又去找《新民报》社长陈铭德,请他帮助宣传。陈铭德非常豪爽,立刻答应整个《新民报》为语罕宣传说红楼,并且替语罕打算,要他每次讲演前夕,便过江去住在自己的公馆里。免得语罕第二天临时从南岸过江,疲乏不堪,影响讲演精力。

讲演地点预定在江苏会馆,会馆负责人洪兰友和冷御秋同语罕30年前就有交往,答应语罕租用会馆大厅。

这时,警察局和社会局借口手续不完备,不许语罕讲演。其实语罕已经写了正式函件通知他们,并请领开会许可证。最后还是语罕一位比较有实力的朋友,亲自坐在警察厅里极力催促,并由语罕另外三位在政府机关任职的朋友签名具保,方算开讲成功。

从4月15日开始,语罕一共讲了六次《红楼梦》,听的人非常踊跃。据语罕自己感觉,第一讲绪论,偏于文学理论;末讲全为文学批评,听众似乎大多数不感兴趣。第二到第五讲,纯系故事的性质,听众倒觉得有趣。但就语罕自己评价,最重要的还是第一讲和末讲。据当时听过讲座的听众描述:“1945年4月15日,午饭后偕绍骐去江苏同乡会听高语罕讲《红楼梦》。讲桌前揭一长条白纸,大书托尔斯泰名言‘一面镜子’云云。语罕拈出庄头乌进孝过年时到宁国府纳贡,说明了当时社会中贵族与农民的独特架构。”

“1945年4月22日,再去同乡会续听语罕红楼第二讲。两次讲演,都在星期日举行。那两次演讲,听众都是满座。讲罢散会时刻,主持人李公朴先生几步赶到台前宣布:这所老房子岁久年深,经受不住一窝蜂,只能鱼贯列队,款款而行。”

“说着,他便挥动双臂,高声领唱:‘农工商学兵,大家一条心’。听众合着节拍,齐声应和,秩序井然地一排接着一排缓缓退走。”【注释1】

后来,语罕把这六次讲座内容整理成《红楼梦宝藏六讲》。1946年7月,由重庆陪都书局铅印发行。内容包括《开山白》和《一面镜子》、《贾宝玉(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附)》、《王熙凤》、《几个奇女子》、《两个老太婆——贾母和刘姥姥》、《〈红楼梦〉的宝藏》六讲,计约15万字。【注释2】

说红楼在语罕译经过程中只是一段插话,但却与此后他到成都《新民报》工作有密切关系。语罕对记者不做幻想,对高校教书也无意。只想到重庆市某中学校或小学校内,临时租借一个教室,办夜校班开“子曰”铺子,做“村夫子”。

语罕将此意告诉陈铭德,并请他代物色上课的教室,陈铭德慨然说:“你不必!我欢迎你到成都去耍,《新民报》招待你,有机会在成都讲红楼,高兴便给《新民报》写点文章,好不好?”

1945年7月,语罕结束了译经工作,到成都住在《新民报》经理邓季惺家里。“铭德想学步蔡元培办北京大学的作风,把各党派人物都网罗进来,只要对报纸的发展有利,实行兼收并蓄……语罕从一九四一年(民国三十年)就开始给重庆《新民报》投稿,一九四五年高到成都,季惺还招待他住在自己家里,为子女补习国文。直到一九四六年高在南京病故,始终维持着特约撰稿的关系。高所写的《九死一生记》,在他死后,还在上海版连续刊登了四个多月之久。”【注释3】

邓季惺和陈铭德先生的三个女孩子和一个男孩子都跟从语罕读书。语罕非常高兴,他对邓季惺几个孩子的评价是:“大姐和二姐都很聪慧,但二姐好动,大姐好静;大姐好读书,二姐喜交际。就文字而论:大姐似乎是已成熟了的样子,章法格局已颇具规模,唯读书还少,立论不能深切,再进一步,便是成材。二姐的文字也很流利,那完全是由于她的天才,老实说,她没有她大姐用功。”

最可惜的大姐用功太过,年来已有肺病嫌疑,这个可爱的孩子!二姐活泼在燕大新闻系,将来加以深造,做个新闻记者,实在不错。三姐尚在启蒙时代,天资稍钝,我因教授时间太短,在她身上也就没有多下功夫,很歉然!

小弟有心思,有条理,嗜学,在高中也是高材生,但身体也不好。这是他们姊弟们的美中不足,但我在空前寂寞的当儿,每天有几个青年学生同我接近,精神上得到不少的安慰。【注释4】

这里的“小弟”即是吴敬琏。1943年春天,邓季惺在成都办《新民报》时将孩子们接了过去。吴敬琏插班进了位于华西坝的高崎初中(华西大学的附属学校)。身体好的二姐在参加插班考试时,同时考高二、高三两个年级,甚至同时以同等学力投考大学,结果被华西协和大学中文系录取,15岁便念起了大学。

此前,有些朋友预先劝语罕不要去成都,说《新民报》如何如何。语罕认为在舆论极受限制的时候,要想找一个完全合心意而又发行无阻的报纸,实在没有。现在正可以利用人家的报纸,在可能范围之内,稍稍表达一点自己的主张。

语罕在发表文章时抱定以下三个主张:

(一)无论左派的报纸也罢,右派的报纸也罢,只要它愿意在不修改我的文字的条件之下,我都愿意给它写文章。

(二)我只说我愿意说的话,绝对不丝毫违背我的政治良心。如不能发表我的主张,宁肯不说。

(三)我在任何刊物上发表文章,我只对我的文章负绝对责任,至于此刊物之或正或反,丝毫与我无干。我是没有任何政治组织关系,也不替任何政治组织做应声虫的。(在新民报,在小时报,现在在《民主与统一》皆是如此,这一层希望读者深深了解!)【注释5】

【注释1】谷林:《巴山话旧》,载《万象》2002年第9期。

【注释2】1999年7月,四川文艺出版社重印了《红楼梦宝藏六讲》,易名《红楼梦宝藏》。

【注释3】陈铭德、邓季惺:《新民报二十年》,载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:《文史资料选辑》第63辑,中华书局1979年版,第126页。

【注释4】高语罕:《入蜀前后》(11),载上海《民主与统一》1946年第12期。

【注释5】高语罕:《入蜀前后》(11),载上海《民主与统一》1946年第12期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